首页百科经济理论经济理论知识文章详细

国际政策协调理论

外汇网2021-06-21 06:24:04 49

国际政策协调理论(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国际政策协调理论简述

国际政策协调从狭义讲是指各国在指定国内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间的磋商等方式来对某些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共同的设置。从广义看,凡是在国际规模内能够对各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造成一定程度制衡的举动均可看为国际间政策协调。

根据执行政策协调的程度,国际间政策协调可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

1、信息交换。信息交换是各国政府相互交流本国为达到经济内外均衡而采取的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规模、政策目标的侧着重、政策工具种类、政策搭配原则等信息,但还在独立、分散基础上执行本国的决策。

2、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指针对世界经济中显现的突发性、后果特别严重的事件,各国执行共同的政策协调以减轻、度过危机。

3、避免共享目标变量的矛盾。即是指两国面对同一目标采取的政策的矛盾。国家间的竞争性贬值就是典型的形式。

4、合作确定中介目标。两国国内一部分变量的变动会通过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而形成一国对另一国的溢出效应,所以各国有必要对这些中介目标执行合作协调。

5、部分协调。是指不同国家就国内经济的某一部分目标或工具执行的协调。

6、全面协调。是指将不同国家的所有政策目标、工具都纳入协调规模,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政策协调的收益。

各国政策当局执行宏观政策协调的必要性来自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市场的不完整性。从理论上表达,在纯粹的浮动汇率条件下,汇率的完全自由波动可以隔绝经济震荡在国际间的传导,因此一国的宏观政策效应不会影响其余国家的经济情况,于是也就不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但是纯粹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各国都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优先保确认现内部均衡,从而对其国际收支和货币汇率水平造成影响。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联系增强,西方经济学者就注意到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间协调的重要性。他们觉得,宏观经济政策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期均衡,就需要这些政策工具相互协调配合。在论述内外均衡时,造成了有名的“米德矛盾”思想、“丁伯根法则”、斯旺内外均衡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尤其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将体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IS曲线、LM曲线和体现汇率政策的BP曲线联系起来,集中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内外市场均衡中的协调配合。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货币政策更为有效。1962年,蒙代尔提出“政策配合说”(Policy Mix Theory),强调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他的放开经济下的两国模型也分析了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及政策的传导效应。相互依存代表着一国政策当局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务必与其贸易伙伴国采取的政策协调统一。

国际政策协调理论的根据

在20世纪80年代末,很多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学者和专家对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困难越来越关注。比较统一的观点是觉得国际协调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浮动汇率制比较受推崇的今天,世界上首要国家之间执行政策协调是十分必要的;争议比较大的困难集中于国际政策协调的方式、水平及其效果方面。

1、放开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考虑放开经济的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往往不能高达其最终目标。

1)当一国经济面对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应当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可是假使与该国经济紧密有关的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该国增长的资金将令大批外流,进而一面使本国经济放松的政策由于资金的流出被抵消,另一面对方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会由于资金的流入而变得很难发挥作用。

2) 当一国采取紧的货币政策时又会受于与之经济紧密有关国家放松的货币政策所抵消。由于当你紧缩经济时,本国利息率上升或货币提供量的降低将受于资金的大批内流被抵消掉。

所以,各国宏观经济及其政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将导致各国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2、支持国际政策协调的原因

1)国际政策协调可以帮助达到平稳的汇率。

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下,货币政策会导致汇率的波动,扩张性货币政策会致使本国货币贬值,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致使本国货币增值。

2)国际政策协调还常常有其余的一部分宏观经济目标。

国际政策协调有利于避免“以邻为壑“(beggar-thy-neighbor)的政策显现。比如,假使一国采取货币贬值的方式来促进出口、制约进口,那么其余国家或许也会跟着采取同样的作法来提升其出口产品竞争力,结果就显现“竞争性贬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这一恶果。假使各国执行政策协调就完全可以避免该种现象。

尽管各国有执行国际政策协调的愿望,但在事实中,受于各国政府的政策目标往往并没有统一,所以国际政策协调真正实施起来会遇到很多问题。

国际政策协调理论的内容

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上一部分国家提出了双边或多边的协调方式。这些协调首要包含三个方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

(一)货币政策协调

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首要包含相关国家利息率的协调和货币量上涨的协调。

1、利率的协调

1)该种协调首要针对利率调整方向。

2)该种协调还应当注意各国利率调整的程度。

2、货币量的协调

一般来说,货币主义经济专家力争通过控制货币提供量调节经济,甚至在他们看来,在确定了平稳的货币提供上涨率之后就不必干预经济的上涨过程。

(二)财政政策的协调

在经济关系比较紧密的国家之间,不仅要协调它们的货币政策,还要协调它们的财政政策。

比如:假使一国的财政开支过分,政府就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加以配合,该种配合代表着,货币发行量的增长,或者物价上涨率比较高,这会致使一国货币提供上涨率的上升,进而会显现因没有协调财政政策使各国之间货币政策的协调很难保持。

所以成功的货币政策协调常常伴伴随财政政策的协调,或者说,各国之间只有同期协调他们之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国经济政策的目标才可顺遂达到。

(三)汇率政策的协调

在各国将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作为经济干预的最佳目标时,它们之间不仅要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要协调汇率政策。

1、在放开经济条件下,本国不仅要照顾本国的内部平衡,还要照顾外部平衡。

2、一国在干预经济保持本身经济的平稳和上涨时,不仅可以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加以调整。但是,该种政策在运用上需要经历慎重考虑。

事实上,各国货币和财政政策,从而是汇率政策协调的最高阶段是统一各国的货币,即用一种货币代替各国自行运用本国货币。但受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形的差异,尤其是各国经济波动的程度有差异,这一点在现实中是很难达到的。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