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点评央行动态文章详细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努力提高金融体系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外汇网2022-02-18 18:42:03 快审 467

“主张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历深思熟虑、周密论证做出的巨大决策,是我国应付天气改变、达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动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碳达峰、碳中和必然导致普遍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系性变革,需求各部门、各行业、各行各业的协同配合、共同付出。我国金融系统在绿色金融发展层面较早执行了探索,并获得了长足进步。

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着重提高天气风险管理能力,科学监测评估天气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有力、有序、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天气改变给金融系统导致新的风险考验


天气改变是人类将来面对的最大考验之一,对经济的影响持续放大。达沃斯论坛接连6年的调查表明,在将来发生几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十大风险中,涉及天气改变的占领两席——极端天气、未能减缓或适应天气改变。天气改变导致的经济损失愈发彰显。据统计,2000~2019年,天气改变已致使世界7300余次自然灾害,产生经济损失差不多3万亿美元,与1980~1999年对比近乎翻翻。假使不能及时执行有效举措控制世界变暖,海平面上涨、热浪、强降水、干旱、热带气旋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将愈加频繁,跟随而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对资产价值的打击也将扩大,加重“物理风险”。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是应付天气改变的必由之路,但转型导致的能源结构调动、技术创新、市场偏好改变等原因还将对传统高碳行业产生影响,或许致使部分依靠传统化石能源的行业碳排放成本上涨或承受产业替代打击,致使资产“搁浅”,导致“转型风险”。

天气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向金融系统传播。一面,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天气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通过多类途径向金融系统传播。资产“搁浅”、抵押物贬值等原因会影响金融系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还将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加重流动性风险。同期,金融机构的业务接连性和操作风险或许直接承受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天气风险的影响,甚至还或许因投融资结构“绿色”成分不足面对声誉风险。另一面,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风险还将倒过来损害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

金融机构目前的风险管理框架仍未斟酌天气原因。从有记录以来看,金融风险管理的规则需求在动态演变的过程中回应现实中的新困难、新考验。以银行风险管理为例,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公布了巴塞尔协议I,对银行信用风险计量和最低资本足够水平提议需求。后来,为适应各种金融创新和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发展,处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的困难,BCBS在巴塞尔协议II中更深一步完善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需求,并将最低资本需求、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市场纪律作为巴塞尔监管框架的三大支柱。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暴发后,BCBS吸取危机中的经验教训,于2010年通过了巴塞尔协议III,在提升资本需求、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同期,还建立了杠杆率和流动性监管指标。在天气风险影响持续彰显的环境下,将天气原因纳入风险管理框架将形成将来的趋势。


环球社会已着手研究将天气风险纳入金融风险管理框架


环球社会已针对天气风险管理开展了大批工作。金融平稳理事会(FSB)于2021年公布了《天气有关金融风险路线图》,提议要将天气风险纳入金融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提升金融系统应付天气改变风险的韧性。金融行业其余环球组织亦在乐观推动天气风险管理相关工作。

在信息披露层面,FSB设立的天气有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提议了一套清晰的天气信息披露推荐,当前已得到2600多家机构和组织的支持。环球财务数据准则基金会(IFRS)于2021年设立了环球可连续标准委员会(ISSB),规划推行环球通行的天气有关监管数据标准,到时环球证监会组织(IOSCO)、各金融环球组织和行业标准策划机构都有机会接纳这一标准。在我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从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管理、控制流程等层面助推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

在天气风险报告层面,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环球货币基金组织(IMF)、FSB正着手构建反应天气改变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对金融系统影响的预测性指标系统。NGFS下设的弥补报告空缺工作组已经全面梳理了天气有关报告的需求、类型和应用场景。另外,NGFS还提议了处理报告困难的三大基础,即世界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世界接受的可连续金融分类目录、不错的天气风险计量标准和方法。在我国,人民银行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碳账户,为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更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奠定报告基础。比如,浙江省衢州市通过安装采集终端实时采集企业碳排放有关报告,构建工业、农业和个人三大类碳账户;广州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地也分别探索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碳账户。

在脆弱性分析层面,BCBS深入研究了天气风险的驱使原因和向金融系统传播的途径,并归纳了天气有关金融风险的计量方法。NGFS依据天气回暖计划、政策转型强度等原因,将天气模型与宏观经济模型结合,开发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气情景,为各国开展天气情景分析和阻力试探给予了重要基础。欧盟、日本、英国等首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都在探索开展天气风险阻力试探,很多环球大型银行也已经自行或在监管机构的组织下开展了试探。

在监管实践层面,BCBS已专门成立天气风险高级别工作组,研究将天气风险纳入巴塞尔监管框架的可行性和方式,并策划了《有效管理和监管天气有关风险的指导原则》,已公开征求意见。环球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公布了《有关保险业天气有关风险监管的应用文件》,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投资、信息披露等层面提议监管推荐。欧洲中央银行公布了《天气环境风险指南》,对金融机构商业模式和战略、公司治理和风险偏好、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提议监管预期,并将其直接监管的重要金融机构纳入实行规模。


金融系统以开展天气风险阻力试探为抓手

着力提高天气风险管理能力


天气风险阻力试探是天气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天气风险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结构性等特质,一部分传统的风险监测分析方法很难适用,所以具有预测性的阻力试探在天气风险管理中尤为重要。当前,环球上首要经济体的金融管理部门广泛通过开展阻力试探对天气有关金融风险执行量化评估。从试探对象看,参试金融机构以银举动主,个别经济体还覆盖保险机构和养老基金。试探的计划行业一般为高碳行业或全部行业。从试探风险类型看,绝大部分经济体着重分析转型风险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影响,部分经济体还分析转型风险对市场风险的影响,或物理风险对承保风险的影响。从试探时间期限看,普遍经济体评估的时间期限为30年,以反应天气风险的长期性。部分经济体为保证报告预期的牢靠性,试探期限较短。从资产负债表如果看,出于报告的统一性与牢靠性斟酌,普遍国家采取静态资产负债表如果。从试探方法看,普遍经济体采取宏观情景分析法,也有部分经济体采取敏感性分析法。其中,宏观情景分析法通过假定应付天气改变的政策以及相应的天气改变路径,分析金融系统或许承受的损失。敏感性分析法研究碳价、碳边境调节税等单个转型风险驱使原因改变对金融系统或某一金融行业、机构造成的直接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已完成第一阶段天气风险阻力试探。2021年,人民银行组织全国23家首要银行开展第一阶段天气风险阻力试探,针对火电、钢铁、水泥三个高碳行业,分析在引入碳排放付费机制的情形下,从当下到2030年有关企业因成本上涨致使贷款违约几率上涨,从而影响银行资本足够水平的情形。为保证审慎性,试探还如果行业无技术进步、单一企业对上下游均不具备议价能力、资不抵债企业无还款能力。在风险传播具体路径层面,人民银行依照“1套机器学习算法、21个行业模型”第一次建立非金融企业违约几率的基础模型,参试银行采取内部评级模型,逐户、逐年测算企业违约改变。试探结果显示,假使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企业不执行低碳转型,在阻力情景下,企业的还款能力将显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受于23家参试全国性银行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贷款占其全部贷款比重不高,所以其整体资本足够率在三种阻力情景下均能满足监管需求。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持续完善天气风险阻力试探方法。一是以愈加贴合我国事实的方式改进阻力情景和传播路径,提升试探结果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二是更深一步拓宽试探覆盖行业规模,涵盖许多高碳行业,愈加全面地分析我国金融系统天气风险敞口。三是探索开展天气风险宏观情景阻力试探,愈加体系地评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导致的结构性、交叉性影响。


金融系统需求在做好天气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有力、有序、有效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2021年7月30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先立后破,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金融系统要解决好天气风险管理,用好阻力试探这个天气风险“监测器”和“仪表盘”,合理把握“立”与“破”的节奏和强度,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时间和中长期的关系,支持实体经济稳定、有序转型,助推“双碳”计划按计划达到。

金融机构要逐渐建立天气风险管理架构,将天气风险纳入公司战略和偏好管理。一是将天气风险管理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评估天气风险对金融机构业务的中长期潜在影响。二是将天气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清晰“三道防线”职责分工,将天气风险原因融入风险管理全过程。三是将天气风险纳入投融资业务全流程,增强投融资分类管理。四是丰富天气风险阻力试探实践,预测性指导投融资结构调动和风险防控。

加深天气风险报告收集,夯实天气风险分析基础。天气风险有关报告测量和估算的专业性较强,需求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等多层面共同付出,持续提高报告的牢靠性、可得性,以及核算方法的统一性。人民银行正在探索开发金融机构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方法,金融机构也要提升天气风险报告管理意识和能力,做好宏观天气和政策报告、微观碳核算和财务报告、ESG报告等天气风险信息的归集与整合,建立天气风险大报告,持续提升天气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更深一步助推绿色金融发展,做绿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系统,达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等标准的境内统一和环球接轨。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以内的专业化、综合性产品和服务系统,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三是充分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着重行业支持强度。

加大科技赋能强度,促使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做小微和三农绿色低碳转型的“增大器”。金融系统要深刻分析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内在联系,对二者一体谋划、一体推动,找准绿色金融标准和规则与普惠金融发展的结合点,深化两者的融合发展实践。同期,要加速金融科技发展和应用,破解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利用数字技术盘活绿色资产,助推环境信息披露,减弱普惠金融成本。

增强转型金融研究与实践,做高碳行业转型升级的“平稳器”。金融系统在管理天气风险、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期,要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传统高碳行业还在国民经济中占领重要地位的现况,正确看待碳排放密集型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需求。在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加速确立转型金融标准,清晰符合转型特质的活动分类及其技术指标,激励金融机构设计推行愈加丰富的转型金融工具,加大对传统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强度,达到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

对我国经济金融事业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全新的约束条件,更是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节骨眼。金融系统要完整精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局势,在持续提升天气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以体系思维有序、有效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为达到高质量发展奉献许多金融智慧和力量。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